中復神鷹登陸科創板:科創屬性夠“硬核”
近日,中復神鷹將正式登陸科創板,發行股數1億股,發行價格29.33元/股,募集資金總額29.33億元。募資主要用于“西寧年產萬噸高性能碳纖維及配套原絲項目”“航空航天高性能碳纖維及原絲試驗線項目”和“碳纖維航空應用研發及制造項目”。
碳纖維被譽為21世紀的“新材料之王”,中復神鷹是國內首家突破了千噸級碳纖維原絲干噴濕紡工業化制造技術,并成功建成了國內首條千噸級干噴濕紡碳纖維產業化生產線的企業,該項目獲得2017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在科創板甚至整個國內資本市場,擁有這種級別核心技術的上市公司不多,中復神鷹科創屬性夠“硬核”。
與不少科技成果束之高閣不同的是,中復神鷹研發成果在產業化方面同樣取得重大突破。2021年,公司實現營收11.73億元,同比增長120.44%,且核心技術產品收入占營收的99.55%。
行業前景方面,由于國內市場高速增長疊加國產替代,行業迎來難得戰略機遇期。
碳纖維“龍頭”
中復神鷹成立于2006年3月,是專業從事碳纖維研發、生產和銷售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碳纖維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風電葉片、體育休閑、壓力容器、碳/碳復合材料、交通建設等領域。
資料顯示,中復神鷹無論在技術方面還是在市場方面都處于領軍地位。
技術方面,中復神鷹于2013年在國內率先突破了千噸級碳纖維原絲干噴濕紡工業化制造技術,并建成了國內首條千噸級干噴濕紡碳纖維產業化生產線。中復神鷹是全球少數幾家掌握了高性能碳纖維生產全流程核心技術的企業之一。
市場方面,根據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統計,2020年度國產碳纖維總產量1.8萬噸,中復神鷹產量為3777.21噸,占國內總產量的20.98%,排名第二位。
招股書顯示,中復神鷹2021年營收達到11.73億元,同比增長120%。同期A股同行業的上市公司,去年營收增長率最高在60%左右。同時根據中商情報網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碳纖維產量達2.43萬噸,同比增長31.35%。中復神鷹營收增速遠高于行業平均,將有助于公司進一步提升市場占有率。
科創屬性:夠“硬核”
科創板對于擬上市企業有一項專屬要求即科創屬性,并發布“4項常規指標+5項例外條款”評價指標體系。擬上市公司如同時滿足4項常規指標,或滿足5項例外條款的任意1項,均可認為具有科創屬性。
5項例外條款要求發行人參與國家重大科技專項、或者掌握關鍵核心技術等。例如,發行人要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或參與國家重大科技專項項目。
中復神鷹核心產品就是碳纖維。據介紹,碳纖維核心技術為原絲制備技術,目前有濕法紡絲和干噴濕法紡絲兩種原絲制備工藝。干噴濕紡工藝由于工藝技術難度較大,且生產出來的碳纖維表面缺陷少、拉伸性能和復合材料加工工藝性能優異等,全球范圍內掌握該項技術的企業非常少。國際上,日本東麗和美國赫氏率先實現了干噴濕紡工藝的突破。
國內方面,中復神鷹于2013年率先突破了千噸級碳纖維原絲干噴濕紡工業化制造技術,并成功產業化。該項目榮獲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是國家科學技術獎中的五大獎項之一,由國務院設立,每年頒發一次,分一、二等獎,每年能獲得一等獎的項目一般20個左右。2017年同獲一等獎的項目還有袁隆平雜交水稻創新團隊、中國船舶重工集團的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研發與應用。
進口替代方面,由于近年來日本和美國加強對高性能碳纖維出口控制,以中復神鷹為代表的國內企業在高性能碳纖維上正在快速填補市場留下的缺口。
需求高增疊加進口替代:行業正迎來戰略機遇期
隨著科技進步,碳纖維應用領域越來越廣,對于國內企業來說,需求的高速增長和進口替代因素作用下,整個行業正在迎來難得的戰略機遇期。
數據顯示,近年來國內碳纖維產銷兩端均在快速增長,且產量遠小于銷量。據中商情報網數據顯示,國內碳纖維產量從2017年的0.74萬噸增長至2021年的2.43萬噸,復合增長率接近35%。同期銷量從2.35萬噸增長至5.25萬噸,復合增長率超過22%。
以航空航天需求為例,民用客機是拉動碳纖維需求增長的主要力量,根據《中國商飛市場預測年報 (2021-2040 年)》顯示:預測未來 20 年,全球將有超過 41429 架新機交付,價值約6.1 萬億美元,其中預計中國將接收 50 座以上客機共 9084 架,碳纖維用量將迎來快速增長。
光伏領域方面,硅料是光伏行業的基礎原材料,2019 年度全國硅片產量 134.6GW,同比增長 25.70%,2020 年度全國硅片產量 161.3GW,同比增長 19.84%。2011-2020 年全國硅片產量如下:
數據來源:中國光伏行業協會
在“碳達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碳纖維在碳/碳復材領域的需求快速增長,因碳/碳復材在技術、性能、成本等方面均具有優勢,正逐步形成對國外廠商提供的石墨材料部件的升級換代,未來擁有巨大市場空間。
氫能領域方面,中復神鷹已開始進入高壓儲氫氣瓶用壓力容器市場。氫能儲運要求安全高效,特別是各類交通工具上的應用。由于碳纖維纏繞復合材料儲氫瓶具有安全可靠和儲存效率高等優點,被視為氫能儲運的重要技術。伴隨國內多省宣布將在“十四五”期間推動氫能產業的發展,儲氫瓶用碳纖維的前景廣闊。
進口替代方面,長期以來,國內碳纖維市場中進口碳纖維的供給量遠超國產碳纖維。自2020年下半年以來,美國和日本加強了對碳纖維出口中國的政策管控,導致國內碳纖維境外供應難度進一步加大。
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碳纖維需求達4.88萬噸,其中進口碳纖維供應量為3.04萬噸。巨大缺口給整個行業帶來難得的戰略機遇期。
據了解,中復神鷹主要產品力學性能指標已經基本實現了對日本東麗主要碳纖維型號的對標,實現了高強型、高強中模型、高強高模型各類型碳纖維的品種覆蓋。以中復神鷹為代表的國內企業正在實現對進口的全面替代。
2019-2021年,中復神鷹實現營收和凈利潤強勁增長,年均復合增速分別達到68.13%和226.47%。需求高增疊加進口替代,中復神鷹的高速增長也有望長期保持。
相關閱讀
- 先惠技術2021年凈利7006.35萬同比增長15.36% 董事長潘延慶薪酬131.51萬
- 金迪克2021年凈利8246.02萬同比下滑46.79% 董事長余軍薪酬127.71萬
- 利元亨2021年凈利2.12億同比增長51.18% 董事長周俊雄薪酬89.47萬
- 上海南芯半導體加入廣東省終端快充行業協會 電荷泵大功率快充率先打破國外壟斷
- 振華新材2021年凈利4.13億同比扭虧為盈 總經理向黔新薪酬146.05萬
- 容百科技2022年第一季度預計凈利2.8億-3億同比增長134%-151% 訂單需求增長
- 派能科技2021年凈利3.16億同比增長15.19% 總裁談文薪酬633.57萬
- 天宜上佳2021年凈利1.75億同比增長53.05% 董事長吳佩芳薪酬92萬
- 交控科技2021年凈利2.91億同比增長22.89% 董事長郜春海薪酬163.14萬
- 會通股份2021年凈利5405.06萬同比下滑70.34% 董事長李健益薪酬194.59萬
推薦閱讀
快訊 更多
- 04-08 23:47 | 萬集科技2021年凈利4258.81萬同比下滑92.94% 董事長翟軍薪酬55.72萬
- 04-08 23:47 | 太辰光2021年凈利7175.68萬同比下滑5.1% 董事長張致民薪酬127.89萬
- 04-08 23:47 | 科創新源2021年虧損1274.78萬同比由盈轉虧 董事長周東薪酬101.3萬
- 04-08 23:47 | 華綠生物2021年凈利1550.46萬同比下滑88.3% 董事長余養朝薪酬66.35萬
- 04-08 23:47 | 華發股份2021年凈利31.95億同比增長10.09% 總裁陳茵薪酬556.6萬
- 04-08 23:47 | 建研院2021年凈利1.39億同比增長9.07% 董事長吳小翔薪酬194.27萬
- 04-08 23:47 | 伯特利2021年凈利5.05億同比增長9.33% 董事長袁永彬薪酬171.7萬
- 04-08 23:47 | 納思達2021年凈利11.63億同比增長701.22% 海外打印機銷量增長
- 04-08 23:46 | 華明裝備2021年凈利4.17億同比增長45.13% 電力設備業務增長
- 04-08 23:46 | 華明裝備2022年一季度預計凈利6000萬-7500萬同比增長40%-76% 財務費用減少